79查 > 中草药汇编 > 小檗

更多
目录
《中华本草》-小檗
《中药大辞典》-小檗
《中草药汇编》-小檗

小檗

【拼音名】 Xiǎo Bò
【别名】 三颗针、狗奶子、酸醋溜、刺刺溜、刺黄连刺黄柏
【来源】 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豪猪刺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、小黄连刺 B. wilsonae Hemsl.、细叶小檗B. poiretii Schneid.、黄芦木(大叶小檗)B. amurensis Rupr.或其同属植物其它种的根、根皮、茎茎皮。春、秋采挖,除去枝叶、须根及泥土,将皮剥下,分别切片,晒干备用。
【原形态】 1、豪猪刺 常绿有刺灌木,高1~2米。茎丛生,老枝灰黄色,具槽;幼枝淡黄色,表面散布黑色细小疣点,刺3叉,长2~3.5厘米,粗壮坚硬,形似豪猪刺,故名。叶革质,常5片丛生,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以至窄椭圆形,长3~8厘米,宽1~2.5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具刺齿。夏、秋开淡黄色花,约15~30朵簇生于叶腋。花梗长8~15毫米;小苞片3,卵形或披针形;萼片6,花瓣状,排成2轮;花瓣长椭圆形,顶端微凹;胚珠单生。浆果椭圆形,熟时蓝黑色,表面被淡蓝色粉,有宿存花柱。种子1粒,椭圆形。(图107-1)
2、小黄连刺 落叶或半常绿小灌木,植株较豪猪刺矮。主根粗壮,根皮棕褐色,断面鲜黄色。枝丛出,多分枝,幼枝红褐色,微有柔毛,有槽,刺3分叉,细瘦,长1~2厘米。叶亦较小,倒披针形至窄倒卵形,长0.8~2厘米,宽0.2~0.6厘米,全缘。春季开金黄色花,3至多朵成密生花簇。浆果圆球形,粉红色,有宿存短花柱。(图107-2)
3、细叶小檗 落叶灌木,高1~2米。根粗大坚硬,金黄色。枝灰褐色,有槽及疣状突起。刺短小,不明显,长4~9毫米,分3叉,不分叉或无刺。叶窄倒披针形,长1.5~4厘米,宽5~10毫米,先端急尖,渐尖或有短刺尖头,基部渐窄,全缘或前部有齿。夏、秋开黄色小花,集成腋生的总状花序。浆果长圆形,鲜红色。(图107-3)
4、黄芦木(大叶小檗) 落叶灌木,高1~3米。枝灰黄色或灰色,微有棱槽,节处有3~5叉的锐刺;叶矩圆形、卵形或椭圆形,长5~10厘米,宽2.5~5厘米,先端急尖或圆钝,基部渐窄,边缘有刺状细密锯齿,纸质,下面有时被白粉。夏季开淡黄色花,总状花序。浆果椭圆形,红色,顶无宿存花柱。(图107-4)
【生境分布】 均生于干燥的山坡或石灰岩地区向阳坡地灌木丛中。前两种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及云南等省。后两种分布于东北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及宁夏等地。
【栽培】 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,山坡、田埂、庭院四周均可栽种。种子或扦插法繁殖。
扦插宜在春季3月间,将地上枝条砍下,长约1尺,然后按行距3尺,株距5寸插于土中,较易成活。
播种繁殖,江西余江多在春季清明前后播种,条播,覆土0.5~1.5寸,稍行镇压,随后浇水。当苗高1~1.5尺时即可移栽。
【化学成份】 小檗属植物多数含有生物碱,主要为小檗碱(berberine,C20H19O5N)。根皮中所含小檗碱较茎皮为多。
1、豪猪刺根含小檗碱约4.5%,并含有药根碱(jatrorrhizine,C20H21O5N)、受巴枯碱(shobakunine为小檗碱与掌叶防己碱的混合物)及九连碱(julianine,C21H23O4N·CHCL3),另含三种叔胺酚性生物碱和一种叔胺非酚性生物碱。
2、小黄连刺 茎含小檗碱。
3、黄芦木 全株含生物碱。根皮含大量小檗碱、掌叶防己碱(palmatine)、非洲防己碱(columbamine)、木兰碱(magnoflorine)、氧基小檗碱(oxyberberine,C20H17O5N)、受巴枯碱以及属于双苄异喹啉型的生物碱如刺檗碱、异刺檗碱、黄芦木碱(berbamunine,C36H40O6N2)等。茎含小檗碱、木兰碱、氧基小檗碱、药根碱、黄芦木碱及受巴枯碱等。叶、花及未熟的果实也含小檗碱。花尚含刺檗碱及挥发油。皮含受巴枯碱。
【药理作用】 1、本植物主要含小檗碱,其药理作用可参阅黄连中的小檗碱的药理。
2、抑菌试验:①大叶小檗对多数细菌均有抑制乃至杀灭作用,易感的微生物很广泛,有痢疾杆菌、各种链球菌、葡萄球菌、肺炎双球菌、各种结核菌、百日咳嗜血杆菌、枯草杆菌、流感杆菌、炭疽杆菌、大肠杆菌、利什曼原虫、阿米巴原虫、钩端螺旋体等。②豪猪刺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。
【性味】 苦,寒。
【功能主治】 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用于细菌性痢疾,胃肠炎,副伤寒,消化不良,黄疸,肝硬化腹水,泌尿系感染,急性肾炎,扁桃体炎,口腔炎,支气管炎;外用治中耳炎,目赤肿痛,外伤感染。
【用法用量】 3~5钱;外用适量,研粉调敷。
【制剂】 1%盐酸小檗碱注射液:①盐酸小檗碱提取:取小檗(狗奶子)根,粉碎,加3~4倍量0.5%的硫酸水溶液,浸渍24小时,时时搅拌,浸液滤过,滤液加石灰乳至ph9~10,放置8~10小时,滤取上清液(沉淀为杂质),加入其总量5~6%的食盐,静置8~10小时,弃去上清液,滤取沉淀(为粗制小檗碱)。沉淀物加沸水溶解,趁热过滤,向滤液中加盐酸至ph2,析出盐酸小檗碱结晶,过滤,以少量水洗去多余的盐酸后,抽干,80℃干燥即得较纯的盐酸小檗碱。将盐酸小檗碱溶于热水中,加2%活性炭,趁热过滤,向滤液中加盐酸至ph2,即析出更纯的小檗碱,过滤,以少量水洗去过量盐酸,于80℃干燥,加精致后的纯度仍不合格,可重复上述精致操作1~2次。
②配制:取精致品盐酸小檗碱1克,加注射用水至100毫升,过滤,灌封,灭菌。
【附方】 1、细菌性痢疾,胃肠炎:①小檗5钱,水煎服。②3%小檗碱注射液,肌肉注射,每次2毫升,每日2次。
2、上呼吸道感染,支气管肺炎,扁桃体炎,早期乳腺炎,泌尿系感染,伤口感染:1%小檗碱注射液肌肉注射,每次2毫升,每日2次。
3、副伤寒:小檗4斤,切碎,加水10000毫升,煎至5000毫升,每服70~100毫升,日服2~3次。
4、慢性气管炎:小檗1两,桑皮5钱,麻黄4钱,桔梗3钱(一日量)。制成浸膏片18片,分3次服。10天为一疗程。
【备注】 同属植物均同作小檗(三颗针)入药。习用者有如下数种:
1、直序小檗Berberis dasytachya Maxim.幼枝常带红色,老枝灰黄色,有稀疏细小疣状突起。叶近圆形、矩圆形或宽椭圆形,长3~6厘米,宽2.5~4厘米,先端圆或钝,基部圆形,边缘亦有刺状细密锯齿,质厚,下面无白粉。总状花序直立,细瘦,连总梗长6~7厘米。分布于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河南等省区。
2、刺黑珠Berberis sargentiana Schneid.幼枝浅红色,老枝深红色。刺坚硬,有槽。叶矩圆状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,长4~10厘米,宽1.5~2.5厘米,边缘有刺状齿,革质。花簇生。浆果矩圆形或矩椭圆形,黑色、无白粉。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省。本品茎含小檗碱。
3、长叶小檗Berberis virgetorum Schneid.枝灰黄色,略有棱角;刺不分叉,有槽,长1~2.5厘米。叶矩圆状菱形,长3.5~10厘米,宽1.5~3.5厘米,先端短渐尖或微钝,基部渐窄成叶柄,全缘或有时略成波状,下面有白粉。花序总状。浆果无宿存花柱。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等省区。其根含小檗碱约1.52%,茎、枝约含0.98%。
4、石妹刺大黄连刺)Berberis pruinosa Franch.枝刺粗壮,长达4厘米,叶椭圆形或矩圆形,长3~5厘米,宽1~2厘米,叶缘有刺状齿,下面灰白色。浆果灰蓝黑色,有白粉。分布于云南省。
5、毛叶小檗Berberis brachypoda Maxim.小枝黄灰色,有柔毛,刺常3叉。叶簇生,倒卵形至椭圆形,长3~8厘米,端尖,缘有密刺齿,两面均有柔毛,下面更密。穗形总状花序直立,与叶等长。浆果血红色,稍有粉。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等省区。
其他,尚有刺红珠Berberis dictyophylla Franch.(贵州)及其变种Berberis dictyophylla Franch. var. eprunosa Schneid.(西藏);鸡脚刺Berberis chengii Chen(湖南、广东、云南);昆明鸡脚黄连Berberis kunmingensis C. Y. Wu(云南);黑果小檗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.(新疆);尖叶小檗Berberis subacuminata Schneid.(四川);刺檗Berberis thunbergii DC.(东北、湖南、广东);锥花小檗Berberis aggregata Schneid.(甘肃);歪头小檗Berberis diaphana Maxim.(甘肃);甘肃小檗Berberis kansuensis Schneid.(甘肃)等亦供药用,功效相似,品质的好坏,视小檗碱含量多少而定。一般以根黄色而味苦者为佳。
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

中草药汇编小檗,小檗图片,小檗别名,小檗的来源,小檗的性味,小檗功能主治,小檗用法用量,小檗的图片

其他中草药

中草药汇编中草药

输入中药名:


抽签占卜类查询

关于中草药汇编

  《中草药汇编》每种中草药均按正名、别名、来源、形态特征(或药材性状)、生境分布、栽培(或饲养)要点,采集加工,炮制、化学成份、药理作用、性味功能、主治用法、附方、制剂及附注等项顺序编写。

Copyright © 实用查询(79CHA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0079294号